1. js6666

      1. 作物营养知识
        不用药,棉铃虫照样灭!不施农药,胜施农药!
        发布时间:2016-08-03 13:57:07  点击次数: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1.整枝灭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在棉花蕾铃期 ,将田间管理时摘除的顶心、群尖以及打掉的无效花、蕾等带出田外 ,可以明显减少田间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 。据调查 ,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适时整枝一次 ,可使百株卵量下降40%~60%;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去叶枝的棉田,田间卵、虫存量减少3.8%~54.5%,平均为27.7%;在四代棉铃虫高峰期,及时摘除边心 、赘芽,可使卵和幼虫的存量分别减少52.5%及58% 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2.抹卵灭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二代棉铃虫卵80%产在嫩尖上和叶片的正面 ,在卵盛期按行逐棵将卵抹掉 ,每三天抹一次 ,连续进行3~4次 ,可明显减轻为害;据调查 ,一般连抹2次,可使卵量减少60%左右 ,抹3次减少80%~90%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3.灌水灭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结合棉田耕翻进行冬灌,可以沉实 、风化土壤,冻死害虫,使越冬棉铃虫蛹减少43.5%~72.3%。棉花生长期,根据植株生长的需要,在棉铃虫二、三代蛹盛期,结合抗旱适时灌水 ,对控制三代 、减轻四代棉铃虫危害具有明显效果;据调查,适时灌水 ,蛹的死亡率可达70%左右 ,当代百株卵量下降70% 。另

        有资料表明 ,如果灌水淹没表土达1.5小时左右,则棉铃虫入土1天者死亡率达100%,入土3~4天者死亡77%~85%,入土6~8天者死亡61%~73%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4.施肥灭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棉花嫩头上的腺毛分泌的草酸对棉铃虫蛾具有引诱作用。在棉铃虫成虫发生期,用1%~2%过磷酸钙浸出液作叶面喷肥,可使草酸变为草酸钙而失去对棉铃虫的引诱力。这样,一般能使棉田落卵量下降33.3%~74.4%,平均为55%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5.耕翻灭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棉田耕翻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 ,也是消灭越冬害虫的有效方法。据调查,棉田冬耕先耙 ,能耙死76%~85.6%的棉铃虫蛹;经过冬耕,蛹深埋地下,成活率降低86.4%~92.5%。在第一代棉铃虫寄主作物(如小麦、豌豆等)收割后,及时进行耕翻或灭茬.然后再播种夏播作物,可杀灭大量第一代棉铃虫蛹,压低虫源,对减轻二代棉铃虫在棉田的发生为害程度效果十分显著 。另外 ,在棉花生长期适时中耕,可以破坏蛹室,因而也具有灭虫效果 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6.放蜂灭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在棉田有卵株率达到5%左右时,每亩释放赤眼蜂成蜂1.5万头,以后每隔4~5天放一次,连放3~4次 ,防治效果可达69%~100%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7.利用自然天敌灭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棉田自然天敌种类繁多,我国已查明的就有200多种;捕食和寄生棉铃虫的天敌资源十分丰富 ,在一些年份和某些特定的生态环境中,对棉铃虫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 ,必须很好地保护和利用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8.人工捉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即在棉铃虫幼虫期,发动群众到棉田捕捉大龄幼虫。此法既可以在防治失时时作为应急措施 ,也可以作为药剂防治后进行扫残的一种重要手段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9.灯光诱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根据棉铃虫的趋光性 ,每20~30亩棉田安装一盏黑光灯诱杀成虫,可使田间落卵量平均下降20~30%。另据系统观测 ,在6~9月诱蛾总数中 ,雌蛾占75.9%,其中未产卵和初产卵的占65% 。山东省聊城地区采用高强度荧光灯诱虫,一支灯一夜诱杀棉铃虫蛾30~35千克 ,最高纪录达到54千克,相当于消灭棉铃虫4.2亿头 ;每支灯可控制棉田面积120亩,有关专家认为,这是棉铃虫防治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10.杨柳枝诱虫
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杨 、柳树枝中含有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,对棉铃虫蛾具有很强的诱集作用;将新鲜的杨 、柳枝放置一天 ,使其萎蔫 ,然后每8~10根捆成一把,于傍晚插放在田间,把长50~66厘米 ,高出棉株15~33厘米 ,每亩插放6~8把 ,第二天早晨用塑料袋套把捕蛾 ,并将把子收回 ,洒上水保湿,防止叶片脱落,傍晚再重新插入田间。杨、柳枝一般每隔10天左右更换一次;在杨、柳枝困难的地方,采用枫杨 、栎等树枝 ,以及玉米叶等作为替代物 ,也具有一定效果。根据多年诱捕资料统计,在诱捕到的棉铃虫中,雌蛾占64%,其中末产卵的占53.9%,初产卵的占31.8%;棉田落卵量下降35.6%~50% 。


        1. XML地图